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1的文章

幾種常見材料針對遙控飛機單層列印結果(續)

圖片
 為什麼要寫第二集呢? 因為我把PLA+從225度提升到230度之後,發現的結果讓整個人混亂了! 印完之後手感居然整個提升上去,硬度跟PLA-ST 以及 Poly-Air沒有明顯差異,放到磅秤上樑整個重量也提高。 當然,原本225度列印時候結合不良的部分也有改善。而且最讚的是牽絲的情況並不沒有因為溫度的增加而增加太多。 而且最重要的是,PLA+,PLA-ST跟Poly-Air在硬度上面的差異真的不大。前一篇我還在講說Poly Air的硬度比PLA-ST好,這邊我還是得承認,在手感上可能還是受到心理作用影響。 我有試了一下盲測,說實話分不怎麼出來差異。恐怕得用更精密的工具做量化分析才有可能。 不過還是回到原點,如果差異不大的話,當然是選最便宜的用就好。而且重量也沒差多少,就不用在區分哪個部位用哪個材料。 結論: 很明顯的會造成這樣的差異是來自於材料的"流動率"。溫度越高,材料越軟,擠出越順暢,自然做出來的成品就會越重。在層跟層的黏合也會因為材料軟,所以貼得更緊。 至於PLA-ST有可能只是因為改變融化的特性,所以在215度就可以變得比較軟。在這邊,Poly Air用了230度後的重量還略輕於PLA+,也許提高一點點溫度也會再增加重量跟硬度。 另外一個結論是PLA+在線材上就印著建議溫度是205-225。但是實際上卻是230會有更佳效果。而PLA-ST則是最高建議215。 所以以後在使用上還是最好在測試過最佳溫度比較好。廠商建議的溫度未必比較好。

幾種常見材料針對遙控飛機單層列印結果

圖片
目前測試了5種,包括eSun 的 PLA+,PLA-ST,普通PETG,普通PLA還有PoliAir   關於硬度的"手感" PETG(38.6)g) < PLA(35.8g) < PLA+ (32.7g) < PLA-ST (37.9g) = PolyAir(36.5g) 相對重量比較的(PLA+為基準): PETG(1.1804) PLA(1.0948) PLA+(1) PLA-ST(1.1590) PolyAir(1.1162) PETG比PLA+重了18%,PLA-ST也重了15% 至於價格(NTD$) PETG($500淘寶 邁凱迪 RMB$68 運回台灣大概一捲$450-500),PLA(露天 價格忘記 含運費好像也快500吧),PLA+($600蝦皮),PLA-ST($1100蝦皮),PolyAir($1650歐洲直購) PETG 跟 PLA 幾乎是一樣,但是PETG彈性比較好,稍微軟一點,PLA則是脆一點。PLA+則是無論硬度跟彈性都比兩者略優,而且沒PLA這麼脆。列印品質也很好。 PLA-ST則是大勝,無論硬度跟彈性都很明顯優於其他三款,但是重量也最重。 最後一個測試的是PolyAir,真的沒想到,PolyAir印出來的品質非常非常接近PLA-ST。重量也接近,但是PolyAir輕了3%。我猜應該就是eSun針對PolyAir推出的對應材質吧。就跟PLA-LW vs LW-PLA一樣。 PLA+: 列印溫度225度,成品重量32.7g。列印品質不錯,但是層與層黏貼程度略差,猜想應該用230度或者235度列印會比較適合。 PLA-ST的強度跟硬度真的很讚,列印品質也很不錯。列印溫度為215度,重量37.9g可惜太重。 普通PLA則是垃圾,可能買的太便宜了,看起來溫度應該沒設定錯誤,但是列印品質超爛,充滿氣泡跟顆粒。這款線材也許放得比較久,但是都有很仔細做好脫水的工作。 PETG則是之前我常用的材料列印溫度260度,列印重量居然比PLA-ST更重,是38.6g。難怪之前飛機怎麼印都超重。 這家常用的普通PETG列印品質不錯,手感應度就是比PLA軟一點,有彈性一點。 結論是PLA+應該是最適合用於遙控模型上,PLA-ST則是某些特定需要更強壯的部位可以改用這個材料。像是翅膀或者機身一些比較不受力的部分則可以採用PLA...

LW-PLA Printing quality issue

圖片
  No solution, tested many times. Because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LW-PLA starts to foam is around 230, PLA is already too soft at this temperature, so there is no way to solve the stringing issue. Unless the model is directly optimized for vase mode when designing. However, the surface quality is pretty good, and LW-PLA is easy to cut, so even if the surface is protruding a little, it can be easily cleaned off. 無解,測試了很多次。因為LW-PLA開始發泡的溫度都在230附近,這個溫度PLA都已經太軟了,所以牽絲的問題完全沒辦法解決。除非模型在設計的時候就直接針對可以使用花瓶模式列印最佳化。 不過表面的情況是還不錯,而且LW-PLA很容易切割,所以表面即使有一點突出都可以很容易清理掉。